阿姨說, 人生好苦... 人從出生的那刻起, 就是要來這世界上受苦的...
對眾多姊妹來說,她身體健康,嫁的人也算是經濟條件很優. 生的幾個小孩都算是孝順乖巧.在她的生活裡,理應沒有啥太多所謂的"苦". 我, 真的很難理解她對人生竟是醬子的感覺.
我試著激勵她, 我說: 怎摸會呢?! 人生是很美好的, 很快樂的. 只要看開點, 往好處想, 只看你所擁有的, 就會覺得很甜了...
掛掉電話, 我知道那通電話並不會改變她負面的情緒.
因為, 連我都被那負面的能量壓得憂鬱了起來.
還在上班時間, 我立刻回去把自己埋在工作裡, 努力擺脫掉那些負能量.
週末跟老姊說了兩個故事, 被她唸說我那兩個故事搞得她好沉重.
故事一說的是一位高學歷的女人, 放棄她的事業, 把30年的時間全投在教育她兩個哈佛的子女, 雖說兩個小孩長成後也算孝順懂事. 但是成龍成鳳後的子女, 開始了他們的人生, 那她的人生呢?
30年時間的世界全給了小孩, 和老公分隔兩地. 30年後沒有朋友沒有自己社交圈的她, 早已習慣沒有她的人生的老公, 也不會一夕之間突然需要起她. 沒有了一切, 只剩自己一手摘栽培出來的兩個功成名就的小孩, 她, 真的不會後悔嗎? 她真的開心嗎?
當她那兩個優秀的小孩忙於奔波自己人生而完全沒有時間給這媽媽的時候, 媽媽時時地提醒小孩, 他們的成就完全是媽媽30年的犧牲, 這對她的小孩來說,何嘗不是枷鎖, 又何嘗不是折磨..
故事二說的是我以前的同事. 他知道爸媽對他的犧牲和栽培.於是他的人生完全繞著他爸媽在走.爸媽要他往東, 他不會向西. 他很不快樂. 可是他認為那是報答爸媽最好的方法. 可悲的是, 他爸媽也不快樂, 他們總覺得兒子作得不夠. 也也許, 其實他們心底明白,自己最希望能得到的回報是兒子能實現自己從來都沒法作到的夢. 兒子畢竟是獨立的個體, 作得再好, 都還是沒法彌補自己已錯過自己去完成自己夢想的遺憾....
搞得整個家,沒有人真正的快樂.
故事一的女主角,從小在台灣長大, 和一位學歷相當,身家背景狠優的男人結婚, 生了老二後,放棄原本"知名律師"的頭銜和社會地位,移民美國, 全力照顧和教育小孩,目標養出兩個哈佛子女. 老公留在台灣打拼...
故事二的男主角, 在日本出生, 10歲時父母實踐"孟母三遷"的精神, 賣田賣地移居英國, 目標養出兩個劍橋子.
這幾年, 看到瑞士爸媽對小孩養育教育的態度,讓我對我們儒家思想裡的"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父母對小孩的"犧牲", 小孩長大後一定要"報答" 的邏輯, 開始懷疑它的合理性...
爸媽對小孩的"犧牲", 這犧牲到底是誰的定義?
爸媽決定要生小孩, 難道不是他們自己人生的決定, 怎摸可以把這麼大的後果和責任推給自己決定下的後果- 小孩.
既然不是自己的小孩叫你把他們生下來, 作父母的又憑甚麼要子女來"報答"他們自己人生的決定??
為啥我們的社會從小就教我們, 長大以後一定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小孩難道有決定自己要不要被生出來的決定權???
難道養育自己生的小孩, 不是作父母的責任??
最近實在聽夠了這些所謂"犧牲" 和"報答"荒謬的家庭精神暴力!
那天被一個同事問了一個很間單的問題, 他問:
你知道人為何要活在這世上? 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那時我腦袋閃到台灣人的回答應該會是: 為別人而活著....
他的答案是: 為了傳宗接代....
( 媽勒...原來他只是要拐彎末角問我為啥還不生小孩... XD)
他自稱他是奈及利亞人, 也是美國人, 也是英國人.
爸爸是奈及利亞人, 娶了美國人的媽媽, 然後他在倫敦出生, 長大.
在他的觀念裡, 只有世界村, 大家都是一樣的, 人生應該是要笑著過每一天...
人生是苦是甜, 我想跟貧富沒有絶對的關係,跟學位高低, 薪水高低也沒有.
只是態度的問題...
以下轉寄文章:
有一位牧師的女兒,她天生就是一位腦性痲痺患者,且無法言語。
但,她卻靠著無比的毅力與信仰的扶持,在美國拿到了藝術博士,並到處現身說法幫助他人。
有一次,她應邀到一個場合演「寫」(不能講話的她必需以筆代口),會後發問時,
一個學生當眾小聲的問:「妳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請問你怎麼看你自己?妳都沒有怨恨嗎?」
這個無心但尖銳的問題讓在場人士無不捏一把冷汗,深怕會深深刺傷了她的心。
只見她回過頭,用粉筆在黑板上吃力地寫下了「我怎麼看自己?」這幾個大字。
她笑著再回頭看了看大家後,又轉過身去繼續寫著:
一、我好可愛!
二、我的腿很長很美!
三、爸爸媽媽這麼愛我!
四、上帝這麼愛我!
五、我會畫畫!我會寫稿!
六、我有隻可愛的貓!
七、還有……
忽然,教室內一片鴉雀無聲,沒有人敢講話。
她又回過頭來靜靜地看著大家,再回過頭去,在黑板上寫下了她結論:「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
眾人安靜了幾秒後,一下子,全場響起了如雷的掌聲與無數感動的淚水。
那天,許多人因著她的樂觀與見證而得到激勵。
這個樂觀的腦性痲痺患者是誰?
她,就是美國南加州大學藝術博士,在台灣開過多次畫展的黃美廉女士。
「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
幸福,不在於您擁有多少事物,乃在於您用怎樣的態度去看待、享受自己現下所擁有的一切。
若是能這樣,即便您看似一無所有,也能比那些大富豪或身體健壯但成天愁眉苦臉的人們更快樂、更富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要留言